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动脉夹层是最危险的一种。由于突发疾病,许多患者在诊断和治疗前会因重要器官缺血而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孙艺红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副主任:
加快急诊治疗,推进规范诊疗
在我国,A主动脉夹层是主要疾病之一。患者多为青壮年,发病急、治疗复杂、手术创伤大、围手术期风险大,对心血管治疗团队提出了严峻考验。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主动脉夹层的诊疗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在外科和介入手术干预方面,治疗效果接近世界领先水平。然而,仍有两个主要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治疗不及时。根据国际相关注册研究数据,西方国家患者从发病到治疗的平均时间为3.9小时,从诊断到手术的平均时间为5.3小时。然而,中国仍然缺乏确切的相关数据。保守估计,患者从发病到手术的时间可能是以天为单位的。
第二,我们需要制定适合中国人的指南或共识。由于国外患者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中国患者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复杂的重症患者较多。我们希望通过携手护理项目实现几个目标:
首先,规范诊断。主动脉夹层病情复杂多变,简单复杂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完全不同。应根据夹层类型制定详细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建议根据我国患者的疾病特点进行详细的分类诊断。
其次,加快急诊治疗。最理想的状态是建立高效的绿色通道,尽可能缩短时间。
三是夹层病人强调综合治疗。围手术期间并发症的治疗和器官的保护尤为重要。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在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要注意血压管理。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SICU张海涛教授:
加强围术期间主动脉夹层病人高血压管理。
目前,中国有近2.6亿高血压患者。良好的血压管理对减少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安全度过手术危险期,加速病情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2019年4月,由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北京市高血压防治协会联合撰写的《重症心脏病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在《中国医学杂志》上发表。在这份《共识》中,我们特别提出了更完善的围术期高血压管理原则,用于主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
对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的病人而言,术前、术中、术后血压控制平稳,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损失。在此过程中,我们有三个治疗原则:控制血压、心率和疼痛。
其中,我们把血压控制放在第一位。这是因为夹层患者的血压控制不是很好。一旦被诊断出来,他们往往会特别害怕,这会加重他们的血压,导致夹层加重,死亡率急剧上升。如果血压得到很好的控制,夹层会越来越稳定,手术效果会更好。这也是《共识》的核心内容。
因此,《共识》也推荐了几个血压控制维度:一是安抚患者紧张情绪。第二,充分止痛。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患者应在适当的时候接受最适当的抗高血压治疗。
需要明确的是,此时的患者并不是单纯的高血压疾病,而是压力导致的血压升高。因此,治疗不同于常规的慢性高血压治疗。当然,我们也希望通过携手护理项目的推广,帮助夹层患者更稳定地控制血压,加快恢复,帮助他们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张希全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脏外科主任:
注意病人出院后的多种功能康复。
由于血压控制不理想,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常见的心脏外科疾病。
目前,中国越来越多的医院可以进行A型夹层治疗。过去,中国只有几个大型心脏中心。现在省级医院、市级医院和一些县级医院也在进行。因此,对于基层患者的教育和医生的培训非常重要,因为有些患者真的无法转诊或来不及转诊。
特别是要让大众了解相关知识,控制日常血压,发病后及时就医。在规范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上,要特别强调患者术后康复。因为主动脉夹层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腹主动脉和腹脏,还会影响患者的脊髓和下肢运动功能,甚至导致患者脑血管疾病,导致偏瘫、失语和语言障碍。
临床上也可以看到,有些病人术后会出现肺功能和肾功能损伤,可以说,这种疾病或多或少会影响到病人的整个器官功能。因此要注意病人出院后各种功能的康复,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来帮助病人完成。
阜外华中心血管医院大血管外科主任
张志东教授:
预防随访,减少二次手术的可能性
近几年来,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数量在心外科中增长最快。
我们中心将治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早期诊断,如合理控制血压、选择转诊或当地治疗。第二部分是医院治疗,包括急诊手术、围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第三部分是随访,需要特别强调。
规范的随访可以减少患者再次手术的可能性,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此外,还有一个环节需要强调预防。另一方面,血压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合理控制,以防止夹层的发生,并尽可能降低发病率。
另一方面,在随访中要注意合理控制血压,降低二次手术的风险。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患者的胸腹主动脉严重扩张,需要进行全胸腹部诊断。
在临床上,我们还可以看到,每年需要全胸腹部诊断和治疗的病人数量都在增加,这与治疗技术和血压控制有关。
因此,预防非常重要,包括预防夹层的早期发生,降低患者出院后随访期间的发病率,降低二次手术的可能性。